三、中职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途径探索 1.加强中职生命教育课程和知识体系建设 首先,生命教育要课程化。学校生命教育的载体是课程。在国外,生命教育很早就被列为学校日常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。在我国,虽然党中央、国务院早就明确提出要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,但实际执行的情况并不容乐观。目前,许多中职学校没有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,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,只是在个别德育课程中少量涉及,而教学过程更是轻描淡写,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。只有把学生生命教育提升到课程教学的高度,才能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生命知识,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尊重。 其次,要构建生命教育知识体系,引导学生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。要教育学生远离伤害,掌握应对困难和危险的方式方法,引领学生崇尚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,自觉抵制黄赌毒,不涉足社会网吧,不参加危害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,让广大学生懂得生命是脆弱的,生命是可贵的,应呵护生命;要教育学生每种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,世界因生命而精彩,进而热爱生命,珍爱自己的生命,不轻言放弃生命,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生命,善待他人的生命,当他人生命遭到困境需要帮助时,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;还要加强挫折教育、逆境教育、意志力教育、安全教育、环境教育、感恩教育、社会责任感教育等。 2.倡导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形式 生命教育的课堂是灵动开放的课堂,教室作为有限的空间,无法满足学生展示丰富独特生命表现形式的需要,难以避免使生命教育过程变得死板、呆滞、程式化和模式化。生命教育的课堂不应局限于教室,它是学生在更广阔的时空中,更为个性化的学习与生活的方式。为此,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式不断开展形式新颖、针对性强、效果显著的实践活动。例如,可开展生命急救演练、野外生存训练等活动,使学生在面临突发自然灾害等危机时能采取正确的施救方法;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关爱残疾人、孤寡老人、特困家庭等弱势群体的公益活动,形成正确的生命价值观,从而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,感受对生命的领悟和眷恋;在企业顶岗实习安全教育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,让学生在实习中加深对生命的体验;通过与绝症患者交流,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人类的生老病死,从而树立科学、合理的死亡观,形成正确的生命意识。 3.建设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,能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,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、心理人格、道德品质、行为习惯等。因此,中职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时,应注意让校园文化充满着生命的气息,为中职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氛围。例如,可以利用图片、报刊、网络等媒体宣传普及生命知识、心理健康知识,宣传生命的重要性,教育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;在校园内悬挂“珍惜生命,学会生存”、“安全在我心中,生命在我手中”等标语横幅,警示学生,关爱生命;开展阅读活动、生命价值演讲赛等,使认识生命、保护生命、敬畏生命的理念深入人心;构建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系统,根据学生年龄特点、认知规律等,开发一批生命教育校本教材,促使学校生命教育深入化。 4.构建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体系。 开放的社会,中职学生可以接触的信息很多,要使生命教育落到实处,光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,还要依托社区、依靠学生家庭。学校周边的环境,学生在校园外的安全等问题都依赖社区的配合,所以要加强与周边街道、民警等的联系。学生成长的环境中很大一块是家庭,父母对孩子的信任、肯定,对孩子的沟通、培养,对孩子理想、信念的确立都起着学校教育无法取代的作用。只有整合学校、家庭、社会教育资源,构建起学校教育、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教育网络体系,促使学校、社会、家长三方形成合力,才能有力推进中职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,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。 |